娱乐周刊:为什么史蒂芬的死在英国是最大的新闻

娱乐周刊:为什么史蒂芬的死在英国是最大的新闻

(编译/Azure)对于许多此前并不认识史蒂芬·盖特利(Stephen Gately)的许多(美国)读者来说,发现英国的各大小报章杂志对他于本周突然离世的新闻进行大篇幅的报道一定感到非常惊讶,不但一贯以八卦著称的《太阳报》、《镜报》等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就连一向以保守闻名的《每日电讯报》也对这位歌手离世的新闻进行了详尽报道。

英国媒体对Stephen的死讯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报道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位公开自己同性恋倾向的歌手。要向英国和爱尔兰以外的人说明这支来自爱尔兰的男子组合Boyzone以及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同样是英国男子组合Take That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在英国和爱尔兰造成过多大的影响,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笔者曾经在90年代,也是这两支男子组合音乐事业最成功的时候在英国居住过,虽然本身并不是他们的粉丝,可是在当地媒体事无巨细的报道渗透之下,我还是对两支组合中每一个成员从兴趣爱好到个人性格得到了充分的理解。而在英国,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告诉你,像Take That的Robbie Williams是组合中的最爱开玩笑的人,但要论单飞事业的成功,则一定是另一位成员Gary Barlow。(虽然最后事实证明,前者的单飞事业远远比后者成功许多。)

Take That在1991年,凭着对Tavares经典名曲《It Only Takes A Minute》的翻唱,首次闯进了英国单曲榜的前十。而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他们创造了数量惊人的大热单曲,并且拥有不少于8首的冠军单曲。与此同时,Boyzone在1994年则凭着翻唱Osmonds的单曲《Love Me For A Reason》开创了他们对英国乐坛的征服之旅。而他们在接下来的五年也同样创造了数量惊人的冠军单曲,当中包括《Words》、《All That I Need》、《You Needed Me》、《No Matter What》等。

Take That在1996年解散,而Boyzone则在2000年解散,正好是Stephen Gately公开宣布自己为同性恋者的一年之后。而Take That在2005年在Robbie Williams缺席的情况下进行了重组,而重组之后他们的大热创造力依然惊人,就像是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而在2007年的11月,Boyzone的队长Ronan Keating也正式宣布五名原始队员将会重出江湖,而他们在08年亦再次上路,在英国和爱尔兰举行巡演并取得巨大成功,而最新单曲《Love You Anyway》也成为了他们第17首打进英国单曲榜前五的单曲。

考虑到Boyzone在英国的知名度,以及Stephen Gately离世的时候仅仅得33岁,你就可以想象得出英国媒体对这个新闻的报道将会持续好一段时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