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回:美洲第一座银矿城格雷罗州塔斯科市

第361回:美洲第一座银矿城格雷罗州塔斯科市

环球旅行第639天、五洲游学之美洲历险记第166天: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更是我们诞生40周年的纪年,应该说2018年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非常意义非凡的一年,也是我们第一次到访美国和墨西哥。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叫库埃纳瓦卡,它在古典纳瓦特尔语中的意思是“靠近树林”,此言不假,因为库埃纳瓦卡的山脉上确实分布着很多树林,它是墨西哥莫雷洛斯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该市位于墨西哥城南部约90分钟车程处,通过联邦高速公路95号连接。库埃纳瓦卡在20世纪30年代被总统拉扎罗.卡德纳斯指定为森林保护区,以保护墨西哥城和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植被覆盖下的含水层。这座城市在19世纪被亚历山大.冯.洪堡称为“永恒之泉城” (或“永恒的春天之城”)。

由于它拥有的温暖,稳定的气候和丰富的植被,它一直是墨西哥城和外国游客的最喜欢参观的地方。阿兹特克皇帝在那里有夏季住所,今天许多名人和墨西哥城居民都在那里持有物业家园。考虑到距离墨西哥城只有1.5小时车程的绝佳地理位置,库埃纳瓦卡传统上一直是墨西哥社会的魅力中心,该国许多富裕的公民在这个文化天堂拥有庞大的豪宅和庄园。

库埃纳瓦卡还接待了大量的外国居民,包括大量前来学习西班牙语的学生。 “库埃纳瓦卡”这个名字来自中美洲印第安各族语,意思是“被树木包围或靠近树木”。这个名字最终被西班牙化为库埃纳瓦卡。该市的徽章基于该城市的前哥伦比亚象形文字标志,描绘了一个树干有三个树枝…

库埃纳瓦卡位于山脉的南坡(Sierra de Chichinautzin)。早晨温暖的空气从山谷向下流过山脉,在下午晚些时候,较冷的空气从较高的海拔流下来。自阿兹特克时代以来,这种宜人的气候吸引了贵族和外国的王子,大公和达官显贵因库埃纳瓦卡的鲜花,阳光,水果,淡水温泉和瀑布而被吸引到这个地方。

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该市设立了一个乡村住宅。慈善家芭芭拉.赫顿通过皇室婚姻获得了几个头衔,在该市的郊区有一个家。在伊朗革O命之后,伊朗国王.礼萨.帕拉维在该市流亡。虽然是美国本土人,但包豪斯设计师迈克尔.范贝伦在库埃纳瓦卡的一个家庭庄园中建立了自己的住所,同时逃离了德国纳O粹的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群包豪斯设计师在这个城市里成长。

昨晚塔尼娅一直在厨房忙碌,搞不懂这家人为什么总是在我们卧室旁边的客厅晃悠,明明有其它三个更大的房间空闲在那里不用,偏偏在我们的临时空间捣鼓。塔尼娅做了一碗类似米粉的食物放在冰箱里,周日她就依赖米粉和生蔬菜度日,这个少女非常聪明,但自以为是,不勤奋,喜欢玩手机和电脑,聪明一时,是否会糊涂一世呢?我并不知道她的未来如何发展。

今天早上五点五十分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就走到厨房做早餐,无非是酸奶配硬果燕麦,加热了一杯牛奶,并没有喝红酒,之后我把嫒叫醒,大家吃了简单的早餐就出门,因为嫒今天化妆比较利索,总算是比昨天早出门半小时,走到路口的临时公交站台,只看到一位当地妇女在候车,我们只等了几分钟就上了一辆九路公交车,支付16比索的车资,这辆公交车比较新,司机是一位比较老成的年轻人,

他今天的行驶路线与以前并不同,非常蹊跷的是他竟然将公交车驶过了河流,直接行驶到接近市区长途汽车总站的埃斯特拉布兰卡站附近,原本我以为按照老线路,我下车后必须要徒步二三公里才能找到汽车站,这次就非常幸运了,下车后只走了几百米就顺利地走进了豪华的汽车站,我们排队购买了去银都塔斯科的汽车票,运输公司叫科斯塔专线(Costaline),有很多分支线路,公司正规,员工敬业,都使用电脑办公,票务信息全国连网。

我买到车票时已经快8点了,刚巧有一班车是8:05分发车的,差点就赶不上了,我支付了240比索的现金购买了两张汽车票,个人认为车费还是比较贵的。我们过了安检就上汽车,服务员给我们发了两瓶可乐饮料,汽车后面有两个公共洗手间,算是比较豪华了。入座率约80%,返程时的入座率基本是100%。

很多乘客上车就睡觉了,我右侧睡着一位当地妇女,因为我不懂太多西班牙语,少了很多与当地人交流的乐趣。

汽车驶过了特米丝扣(Temixco),以前去导师农场时也经过这个温泉区域。

广袤的区域分布着很多绿色山脉,没有看到沙漠化的痕迹,自然环境还算可以,只是空气永远都没有美国那么通透,估计空气污染还是比较严重。

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就到达了塔斯科,下车我和嫒就开始徒步参观这个建在山坡上的城市,我们一直徒步走到山坡上面位于松林中的瞭望塔,尽管游客以墨西哥和南美洲人为主,但我依然邂逅了一对年轻的中国夫妇和他们的小孩,以及四个中国少男少女。

在塔斯科的教堂及广场上有很多武装警察在巡逻,有婚丧事宜时,武装警察也会在教堂附近驻扎,保护群众。我们在当地市场里面与当地人一起吃饭时,也看到了很多武警扛着冲锋枪在搜寻疑犯。

我们参观了一个婚礼,也见证了一个葬礼。葬礼的场面非常大,我们看到几百人聚集在教堂广场上,起初我们以为是要举行婚礼了,直到一辆被警车保护的汽车驶过来,十几个男人开始合力将一具棺材抬出来时,我才意识到这个葬礼,很多参加葬礼的人都是当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西装革履,表情庄重。附近一些商店也出售棺材,每天有很多人结婚,也有很多人去世。

世界著名的银都塔斯科位于墨西哥城西南约二百公里的地方,是一座遍布红顶白墙、充满西班牙情调的陡峭山城。隶属格雷罗州,格雷罗州是墨西哥南部一州,临太平洋。除沿海狭窄平原外,南部为南马德雷山,最高峰特奥特佩克山海拔3703米;北部是巴尔萨斯河谷地。沿海平原及谷地气候湿热,山地气候温和。

格雷罗是墨西哥的31个州之一,与联邦区一起,由墨西哥的32个联邦实体组成。它分为81个城市,其首府是奇尔潘辛戈,其最大的城市是阿卡普尔科。它位于墨西哥西南部。它的西北部是米却肯州,北部是墨西哥和莫雷洛斯,东北部是普埃布拉,东部是瓦哈卡。该州以墨西哥独立战争中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的维森特格雷罗,他也是墨西哥第二任总统的名字命名。它是唯一以总统命名的墨西哥州。

格雷罗州建于1849年,当时它是从墨西哥,普埃布拉和米却肯州的领土上剥离出来的。除首都外,该州最大的城市包括阿卡普尔科,佩塔特兰,阿尔塔米拉城,塔斯科,伊瓜拉,伊斯塔帕,芝华塔尼欧和圣多明各。今天,它是许多土著社区的家园,它也是哥斯达黎加地区非裔墨西哥人社区的家园。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州崎岖多山,平坦的区域仅限于小型台地和海岸线。这条海岸线在该地区经济上非常重要,旅游业是该州最重要的经济因素,阿卡普尔科的旅游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很重要。然而,该州的其他就业来源稀缺,导致其在美国工人移民中排名第一。

公元1900年塔斯科当地的人口约3874人,2000年人口增长为五万余人,如今人口继续增长到约十万人左右。塔斯科最早是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居住之地。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来到此地,原为寻找黄金,却不料发现了大量的银、锌和铜矿。自此闻讯而来的采矿者纷至沓来、驻扎开采,白银热潮很快席卷此地,这也使得塔斯科成为中北美洲最早靠银矿繁荣起来的高原城市,“银城”美誉由此得来。

塔斯科采用黑色山石铺就的石板路,加以白色山石装饰花纹,蜿蜒曲折,非常古朴。只是最近几年古城被新建的毫无艺术美感的廉价农民房包围,让古城失去了很多风采。

道路两边是一座座带有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白墙老屋民宿,多为二到五层,各家阳台摆放着盆栽鲜花,姹紫嫣红,尤为醒目,让人有一种漫步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小镇的时空错觉。我们时不时会被一辆辆穿梭于狭窄陡峭小路上的各种颜色的大众甲壳虫出租车吓一跳,然望着这些仿佛属于上世界五六十年代老旧车辆的背影,又不禁由衷佩服当地司机的熟练车技。

市中心广场西侧高耸的圣普里斯卡教堂是一座新西班牙巴洛克式建筑,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外面布满精美雕塑,高高耸立的双塔结构气宇非凡,玫瑰色的外墙赋予它“玫瑰石教堂”的别称,奠定了它作为古城地标性建筑的不二地位。这座教堂曾经是墨西哥最高建筑。

广场周围间或分布大大小小的银制品店,各式各样的手工银饰在店内略显幽暗的灯光下静静躺在橱窗里,仿佛在向人们娓娓道来昔日银匠们悉心打造的辛勤身影和“银城”塔斯科数百年来的辉煌历史,不过游客要提防那些只是镀银的工艺品,毕竟当地的银矿早就枯竭了。

塔斯科小镇的崛起还得追溯到1716年,一名17岁的法裔西班牙人何塞.德拉博尔达一心来到塔斯科寻矿,他骑着马在弯曲的山路走着,马蹄偶被石头绊到,不小心刨出了银矿,从而被他意外发现地下蕴藏着的大量银矿新脉。他因此成为塔斯科这座“银城”的开辟者和当地著名“银矿大亨”,秉承着“神若赐我,我必奉神”的虔诚信念,即将成为墨西哥首富的他在马儿绊脚的地方出资兴建一座宏伟的教堂即圣普里斯卡教堂,把教堂所在的广场按其名命为博尔达广场。

自此塔斯科声名大噪,掀起了新一轮银矿开采热潮。18到19世纪墨西哥银艺达到鼎盛时期,在接受欧洲巴洛克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熏陶的同时还衍生出符合墨当地审美特色的独特风格,更让白银成为墨西哥闻名于世的文化符号。

上世纪20年代中期,来自美国新奥尔良的建筑学教授威廉来到塔斯科定居,开始探索银饰新式设计及制作工艺,建立了塔斯科银饰艺术发展的商业模式。自此,塔斯科出产的精美银饰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爱银人士的认可和青睐。墨西哥群众识银爱银,对白银推崇备至,称其为墨西哥的“心脏和灵魂”,是诉说其历史、传承其艺术的最佳载体。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到12月的第一个周日,塔斯科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国家银饰节”。节日期间,当地还会举办银饰大赛和银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每年节末墨西哥总统会亲自给获奖冠军颁发24K黄金制成、铸有阿兹特克神鹰图案的奖品。

在世人眼中,世界银都塔斯科是一座不计代价的奢华城市,这里银矿资源丰富,据说以前很多银器店的门面招牌都用纯银打造,货架和橱窗里摆满了各种银器。据说在战争后,塔斯科制造的鹰洋曾大量流入我国,作为白银的补充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并一度在我国南方及中原各省成为主要货币。

圣普里斯卡教堂不仅外表金碧辉煌,其内部装潢更是精致非凡,据说它浑身上下都由黄金堆砌而成,史称当时为了打造其辉煌的内部,就耗费了多达十八吨的黄金。难怪这座教堂外面总有军队驻守。

在墨西哥高原上,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山城,那就是“世界银都”塔斯科。据说在古老的阿兹特克语里,塔斯科最初的名字意为“玩球的地方”,后来被西班牙人讹传而改称为“塔斯科”。在西班牙语中,塔斯科是“银城”的意思,当年西班牙殖民者在这里发现了银矿,并着手进行开采,塔斯科由此成为美洲第一座银矿城市。

塔斯科海拔约二千米,这座小城风光怡人,到处是红顶白墙的建筑,洋溢着浓厚古朴的西班牙风情。在史学家眼里,塔斯科就是一部“会说话的史书”,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和外来的基督教文化在这里碰撞和融合,造就了它兼容并蓄的别样风格。

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银都”,这座承载了历史沉淀和文化厚度的小城,从诞生开始,便不断书写自己的传奇。

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之前,墨西哥曾孕育过玛雅、阿兹特克、托尔特克、奥尔梅加等众多古印第安文明。当年,生活在这些文明下的人们信奉古老的月亮神和太阳神,他们的身上画着五彩缤纷的古老图腾,住在用粗树枝和棕榈叶搭建的房子里,跳着“萨巴特奥”舞蹈,奏着“玛利雅奇”音乐,吃着玉米、番薯、西红柿、辣椒,抽着烟草……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感谢太阳神赐予自己的幸福,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得以安详而平静地生活。

大约在15世纪末,阿兹特克人建立起东起墨西哥湾,西达太平洋岸,南到今危地马拉的阿兹特克大帝国,塔斯科也就此成为帝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16世纪初,塔斯科人平静的生活被战争打破,在狂热的“淘金潮”驱使下,西班牙人开始入侵美洲,消灭了阿兹特克帝国,将大部分土地都据为己有,并对当地的土著进行残酷奴役和文化灭绝,西班牙人摧毁了墨西哥古人的文字档案,让墨西哥的文化出现断层。

鲜血染红了古老的巴尔萨斯河,塔斯科也未能幸免于难。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塔斯科,在此设立新西班牙总督辖区。他们认为这里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黄金,便强迫塔斯科人进行大规模开采,但最终没有发现黄金,却发现了大量的银、铜和锡,这便是塔斯科后来成为“世界银都”的重要转折点。

尽管时光流逝,但历史的印记却深深地保留了下来,且无法磨灭,现在的塔斯科,殖民时期的影子依然随处可见:红白相间的巴洛克风格的民居、高耸入云的天主教教堂、到处盛行的西班牙语、妩媚多姿的印欧混血种人,所有这些抹之不去的深刻印记,在见证历史的同时,也让塔斯科成为史学家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因而被评价为“会说话的史书”。

一直以来,“银都”是塔斯科最大的特色和骄傲,同时也是塔斯科赖以存活的经济支柱,据说在十多万人口的塔斯科城内,存在的银店竟有上万家之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家家都在开银店”。到了20世纪初,白银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塔斯科的主要商业活动,在产量最盛的时期,塔斯科银几乎占到世界银产量的一半以上。

今天的塔斯科人多以旅游业以及制作和销售各种银器谋生。这里的银器店多为家庭作坊,制作银器的绝活多为祖传,作坊里嗡嗡作响的制银机银花四溅,一块块银坯在工匠手里翻飞如蝶,被加工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并销往世界各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塔斯科很快便赢得了“世界银都”的美誉。

在世人眼中,塔斯科是一座不计代价的奢华城市,这里曾经银矿资源丰富,货架和橱窗里摆满了各种银器。走在街上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热情洋溢的街头小贩面前的簸箕里,还是在富丽堂皇的店铺专柜中,人们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真假银饰品,在这里,人们既可以买到精巧便宜的首饰,也可以买到价格昂贵、获过大奖的高档银品。塔斯科银制品的价钱多由重量决定,但也有一些不需要称重,而是论件索价,花十几个比索左右就能买到一件。

据说塔斯科的银饰品款式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既有着印第安文明神秘古老和粗犷的风格,也不乏现代元素的精美和细腻。无论是在巴黎香榭大道、东京表参道广场还是在洛杉矶罗迪欧大道,塔斯科的银饰通常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对于银饰,建议群众看看即可,尽量不要购买,毕竟作为旅行者,我们不能穿金戴银地在墨西哥招摇过市,毕竟墨西哥是一个群众可以持枪的国家,如果到处购物,特别是购买银器或者高档珠宝,则会让自己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抢劫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