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丨Metropolis的无声时代

视角丨Metropolis的无声时代

摄影没有清晰的捕捉到它们,人不得不跟随着眼睛一起运动,只有电影才能让新建筑被人理解。——

电影——作为一种光传输媒介的艺术产生于现代视觉文化之中。彼时,现代性所蕴含的运动性与光芒雨露均沾地融入了时代的一切艺术——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而电影作为一个新生儿,不断地面向日新月异的视野,参与到新世代时间和空间的重构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建筑艺术构筑了电影艺术其根本——情境的主要部分。而电影艺术所带来的远超过去的真实可感的空间中,建筑艺术也被前所未有的细腻感知与广泛传播。

时至今日,电影艺术不再年轻,这意味着它不断地成熟与创新,也意味着电影艺术所蕴含的历史性在不断抬升。回首曾经的电影艺术,除却感官价值与逝去的当代性外,其愈发厚重的历史性与天然的综合性让我们得以管中窥豹,回顾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

今天我们将着眼于一部立于时代变革运动锋芒的电影艺术精品——【大都会】,来细腻解析其中建筑元素的来龙去脉。

这部在科幻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幻默片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在未来世界中,以乔·弗莱德森为首的资本家统治着一个两极城市。资本家们居住在地面上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里,他们作为城市的【脑】,指挥着维持城市正常运作的机器系统,而操作机器的工人们作为【手】在地下城终日疲惫,麻木的劳作。在隔绝人间疾苦的“永恒花园”里终日游荡嬉戏的弗莱德森之子弗雷德,偶遇作为工人的精神领袖的女子玛利亚,追随她进入地下城,感受到了真实的世界。玛利亚与弗雷德坠入爱河。资本家弗莱德森在听过儿子的诉说后发现了工人们倾听玛利亚宣讲的秘密集会。他让科学家卢特旺将机器人制成玛利亚模样,利用她的影响蛊惑工人暴动,以便。而科学家卢特旺为泄私愤,假装同意,却暗中指示机器人玛利亚煽动工人停止机器运转以毁灭大都会,工人们盛怒下摧毁机器引发大洪水毁灭了城市。麻木愚钝的工人们才明白这一切。最终,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弗雷德作为连接【手】与【脑】的【心】团结两个阶层,共同再次建设城市。

这部电影相当复杂的意向使后世人们能够从很多角度进行解读。其经典的未来城市形象——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复杂的空中交通。前卫的人物形象——直到今天仍备受欢迎的机械姬。反乌托邦的象征,对于阶级对立的探讨,宗教式的故事讲述等。被一代又一代的评论家津津乐道,也被后来的艺术作品不断地致敬与学习。

影片拍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彼时的整个社会思想日新月异地发展。艺术,建筑行业新生思想理论,学派风格层出不穷。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弗里茨·朗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在影片中将这个时代最前卫思想付诸丰富的画面中。

此时,源自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正如火如荼。未来主义者们迷恋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他们坚信未来必将是高速,工业化与激进的。而所发展出的以安东尼奥·圣·伊利亚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建筑师认为未来的城市必将是以超级大都市为基础,高度机械化与工业化的巨大机器。这里高楼林立,多种交通并行发展。

这种思潮影响了极多的建筑师与艺术家。受此影响,由荷兰艺术家保罗于1922年创作出的作品蒙太奇大都会又直接影响了电影中导演对于大都会的表现。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涌现出一批对摩天楼狂热的建筑师。一栋栋摩天楼在纽约,芝加哥拔地而起,都市的飞快改变也带来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思考,很多建筑师描绘出了他们对于都市未来的多样想象。弗里茨·朗创作的最初冲动也来源于游学时亲眼目睹令他震撼的纽约摩天楼。

影片中的大都会既是对于建筑未来主义理想的影像化,又同时预演了美国大都市发展的极端化图景。勒·柯布西耶于1922年所倡导的villes pilotis城市理念也在影片中有所呼应。

影片中,代表着资本主义最高统治的【城市皇冠】摩天楼成为主宰世俗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中心。其形态特征与理论体系植根于1914年科隆工艺联盟展览会中表现主义建筑师布鲁诺·陶特的玻璃工业展览馆与保罗·谢尔巴特的著作《玻璃建筑》中。而密斯于彼时追求极度理性的玻璃高楼(1922)(未完成)也同样给予了设计师灵感。

电影本身作为一部表现主义佳作,经典镜头林立,位于永恒花园中欢乐男女的闪现,当男主角弗雷德目睹工厂爆炸后看到的古埃及奴隶压迫与怪兽的幻象等镜头为影片带来一种独特而怪诞的气息。

由《大都会》所掀起的科幻浪潮在文艺作品中一浪叠过一浪。《2001太空漫游》,《星球大战》,《第五元素》……众多优秀的作品带来了更多似曾相识又崭新的科幻体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名为《银翼杀手》的电影横空出世。其所描绘的21世纪的洛杉矶开启了名为【赛博朋克】的美学浪潮,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的影像作品,设计风格,艺术文学作品等。

银翼杀手中对于《大都会》的继承是全方位的,无尽蔓延的摩天高楼,美貌诱惑的人造人女郎,阶级冲突的内核,技术与人的微妙情感。曾经在《大都会》中由于技术原因未建成的集成体摩天楼也在半个世纪后的《银翼杀手》中得以实现。

时至今日,无论是有意识的反叛或致敬,人们对于都市的幻想在不断地继承,发展,融合中攀上艺术的全新高峰。优秀的影像作品往往融入了同时代建筑师们对于城市发展,建造技术的广泛讨论。我们在作品中窥视着辉煌的过去与绮丽的未来。

日本建筑师高松申在《大都会》古典机械美学中获得了大量的启发与灵感,转化应用在实际建筑的建造中。高松申于1983年所完成的代表作仁科齒科醫院ARK用其酷似布满金属络的巨大引擎式的形态表现了其对于机械建筑的思考。

而有趣的是,我们所熟知的于1989年作品《蝙蝠侠》中所塑造的古典机械城市——哥谭市,即取自高松申作品的语汇加以重组改造而成。

一部电影对于个人的美学价值往往是有限的,其院线生命力往往是短暂的。但当它作为某种思想融入人类文化艺术的长河时,有限便无限起来,短暂也得以永恒。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大都会,欢迎关注ARCHVOE,回复【大都会】获取影片高清资源,领取您眼中的【大都会】,也欢迎您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