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萨格勒布迪纳摩青训:小国上的奇迹

他山之石|萨格勒布迪纳摩青训:小国上的奇迹

走进克罗地亚青训,便不得不提萨格勒布迪纳摩青训,作为克罗地亚历史悠久的的国内豪门,萨格勒布迪纳摩不仅在国内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67年便开始建设自己的青训体系,在俄罗斯世界杯克罗地亚以黑马姿态闯入决赛,也使得输出世界杯决赛圈球员最多的萨格勒布迪纳摩青训一炮而红,莫德里奇、弗尔萨利科、乔尔卢卡、科瓦契奇、洛夫伦、克拉马里奇、耶德瓦伊、巴德利、皮亚察、皮瓦里奇皆是出自于此。

走进位于克罗地亚马克西米球场附近的萨格勒布迪纳摩青训营,基地占地面积达到3万6千平方米,坐拥7个全尺寸的天然草场和两个人工草场,健身室、健康中心和游泳池一应俱全,青训营中每年的很大预算都投放在草皮的维护上,尤其是配备了几块附加球场以应对训练球场临时翻修,或者是恶劣天气的影响。

在青训营的梯队建设中,拥有着从U8到U19梯队的接近两百名球员,由于萨格勒布迪纳摩开发青训早之又早,使得克罗地亚国内长期一支独秀,尽管他的欧战并不尽如人意,但无论是一线队还是各级梯队在国内一家独大,或者说青训与另一家哈伊杜克青训营双雄争霸。受制于国内经济相对不景气,迪纳摩早早确立了培养年轻人以维系俱乐部生存的发展方向,尽管在现在有时候避免不了球员被挖的情况,但长年重视青训建设还是使得迪纳摩保持了一个顽强的生命力。

在人口并不多的克罗地亚,迪纳摩尽可能地“搜刮”本地人才,在低年龄段无论是选材还是培养方式都以兴趣为主,不会可以放弃学业而偏足球,甚至不会开展11人制的比赛,到了再高一点的年龄段,青训营才会着重发现那些足球人才,进行一些专项训练。无论是地区性的各种杯赛联赛,还是通过卫星队(克甲的萨格勒布火车头),迪纳摩为自家球员尽可能创造成长空间,这也是球员成材率高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萨格勒布迪纳摩撑起了克罗地亚的门面,或者说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世界杯期间自总理到民众的热情有多高涨在电视频幕上便一览无遗,而且这种足球氛围下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每周让孩子接受20小时的足球训练,长年累月的足球青训体系建设,使得克罗地亚这个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400万人口实现了足球飞跃。地域小、人口少、经济等原因并没有制约足球的发展,缘于克罗地亚人长达几十年的坚持青训建设,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