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10号的“传说”

深度丨10号的“传说”

数字世界充满神奇,而把数字与足球结合起来,就成了具有个人色彩和历史传奇的球衣号码。一些号码的味觉是世界通用的:9号一般都是正印前锋的象征,7号一般是边锋,而本文的主角:10号,在很多国家的传统中都是前腰的代名词,虽然有特例。但今天只讨论一般情况。(像贝利、马内等前锋或边锋情况就不过多阐述。)

很难用今天的标准将巴西的苏格拉底归列为10号球员,虽然他也做到了10号所做出的大部分成绩。1994年世界杯是10号大放异彩的一届世界杯,保加利亚队的巴拉科夫、罗马尼亚队哈吉、意大利的巴乔以及更早成名的巴尔德拉马确立了10号的“星际效应”,菱形站位的中场战术开始吃香,各类教练都想尽办法突出自己的10号。

1998年法国世界杯成为10号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届杯赛。冠军法国队的齐达内,亚军巴西的里瓦尔多,季军克罗地亚的博班,都引领着战术发展的尖端潮流。

德国队中哈斯勒和阿根廷队的奥特加,荷兰队的西多夫、南斯拉夫的斯托伊科维奇,奥地利的赫尔佐格、比利时的维尔莫茨、丹麦的劳德鲁普一,甚至伊朗的阿齐兹等等,都是各自球队中呼风唤雨的关键人物。一个良性的发展规律在于,这些10号几乎全是技术出类拔萃的球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10号在阵型战术中的地位。

雅凯说过:“在最重要,最紧张和最需要奇迹的时刻,他们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他们如此出众,是球场最鹤立鸡群的那一位。”总而言之,完美的10号就是球场上最耀眼的那颗星,在各种形势下都有着清醒的判断,指挥球队正常运行。

这就应了最初设置10号的目的:在锋线身后,前卫线身前设置一个枢纽,为球队策划进攻路线,调动攻防节奏。往往由球队中技术最好,头脑最清楚的球员担此要务。他们不光能够与任何类型的前锋配合,还要去适应身边队友的跑位和接应点,传球和牵扯都要到位。

10号的价值就在于此,他们是阵中之帅,团队的司令塔,有义务让身边的队友变得更好。虽然一些战术意识突出的中后场球员也能做到这点,但要以一己之力改变比赛,却是有心无力,困难重重。

说济科和普拉蒂尼是足球史上第一位真正打前腰位置且是真正完美的前腰,这绝对不会过分,相比于此前的贝利,普斯卡什等在足坛叱咤风云的10号球员,济科和普拉蒂尼则为10号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并将十号定为球队真正的核心和灵魂,无论在巴西队法国队,还是在弗拉门戈和尤文图斯队,均是如此。

他们的技术炉火纯青,以细腻的脚法,开阔的视野,精准地传球把球队中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此外都还具备一脚精准的任意球。相比之下,普拉蒂尼的大赛荣誉更好,而济科的突破过人能力更佳。

马拉多纳这样的球员就是为足球而生,为冠军而生,他就是绿茵场上的精灵、神和王者。

他可以打中场的任何位置,盘带过人和传球助攻的技术无人可及。除了无与伦比的左脚,马拉多纳的带球,护球和变向都是历史第一的存在,因为他超强的身体素质和爆发力,使得他的启停技术几乎不需要假动作就可以完成身位上的超越。其次是视野,作为上世纪末公认的球王,马拉多纳的突破成功之后的进攻选择实在太多,或直接打门,或完成分球,让对手无法防范。

球王马拉多纳在蝉联三届阿根廷联赛最佳射手后,马拉多纳登陆欧洲加盟巴塞罗那队。两年后,那不勒斯因为他的到来而成为全世界的焦点,马拉多纳与普拉蒂尼是世界足坛前腰位置上的两座高峰,并立于小世界杯,这是后世无法再现的奇迹。在最初的两个赛季,马拉多纳锋芒不敌普拉蒂尼,但1986年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当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马拉多纳意气风发,以炉火纯青的球技,率领阿根廷队一路高奏凯歌,最终夺取世界杯桂冠。

在与英格兰队和比利时队交锋时,他各有一次连过数人送球入网的精彩表演,以此征服了全世界,重返意大利之后,马拉多纳在新赛季中携世界杯夺冠余威率队以不可阻挡之势登上意甲封顶,为这支南部球队夺得历史上首个联赛冠军,而完全落于下风的普拉蒂尼在这个失败的赛季后挂靴退役。

上帝把老马赐给了足球,同时也赐给了10号,这让这个号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并树立了一座后人无法逾越的丰碑,这是10号的幸运,也是足球的幸运。

他是马拉多纳都会敬佩的超级巨星,是古典艺术足球的代表人物。不同于外表和绰号的狂野奔放,场上的巴尔德拉马是优雅,稳重的代名词,是世界足坛的绝对另类。

如果说里克尔梅是慢,那巴尔德拉马在场上的风格就近乎“静止”。金毛狮王在比赛中几乎没有跑动和冲刺,依托于超一流的控球和原地摆脱,他基本就是站着做动作,然后突然之间送出一记致命直传。

因为技术细腻,视野开阔,巴尔德拉马对于禁区前沿直塞球的理解已经突破天际,不管几人的包夹防守他都能准确并快速的找出传球路线号:古力特

路德·古利特,1962年9月1日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司职影子前锋/中前卫/前腰,是“荷兰三剑客”之一。

或许盘带过人比不上马拉多纳,策划进攻不如巴尔德拉马,但古力特绝对是史上最全能的一位巨星,有六边形战士的美誉。身高超过190cm却兼具速度和弹跳,身体素质、战术意识、脚下技术都是顶级,动辄上演长途奔袭的好戏。当球队打不开局面时,他可以顶到锋线上与巴斯滕一起抢点;当需要地面推进时,他又能回撤到中场担任进攻的主要发起点,传球组织、带球突破都极具威

古力特是一位带有现代派浪漫主义色彩的球星,极受球迷欢迎。身高马大,在场上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有“重型轰炸机”的美称。皮肤浅黑,身材匀称,风度潇洒,特别是那一头由几百条精心编织的小辫组成的长卷发,一飘一荡,令人着迷。所以球迷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辫帅。

早些年二前锋的经历,让齐达内即便在禁区内依然可以从容不迫地控制住球,面对后卫的围堵也可以做动作;因为意识出众,技术全面,齐达内在争抢头球时也有一定的威胁。而将齐达内与一般古典前腰区别开来的地方在于他强壮的身体,正是因为这点,使得齐祖有着很强的对抗,在阵地组织的时候更敢于持球,在与对方后卫的纠缠中依然有着顶级的摆脱出球能力。再加上他出众的触球精度和无与伦比的球感,齐达内的控球技术已堪化境。潇洒的停球,飘逸的原地摆脱,鬼魅的分球,都是手到擒来。

当然,再全面的球员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技,齐达内的招牌绝技就是“马赛回旋”。这是一个华美而又实用的摆脱技巧,是指正向带球过程中踩球后紧接着360度旋转顺势转身摆脱防守者,再或传或射,一气呵成。齐达内的“马赛回旋”屡屡在实战中绽放光芒,尤其在双方看似均等得球机会的情况下,能出其不意地占据主动。

虽然在直塞这一单项技术上,齐达内没有科斯塔和里克尔梅成功次数多,性格上的内向也导致看惯了贝肯鲍尔和马拉多纳式领袖的人们,对齐祖缺乏足够的尊重。但齐达内之所以被誉为同时代最伟大的球星,就在于其在大场面中的闪光能力。98年世界杯决赛两粒头球轰倒巴西,02年冠军杯决赛天外飞仙挫败拜耳军团,04年欧洲杯最后时刻逆转英格兰,都可以成为齐祖奠定江湖地位的传世之作。

巅峰期的小罗毫无疑问是技术最华丽的10号,不管是在巴西队还是在巴萨罗那队,他都是绝对的中场核心。他拥有傲人的足球天赋,技术、盘带和球感在全世界都无人能出其右,还可以将突破和具有欺骗性的带球突破以及各种方式的射门在比赛中完美集合,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愉悦。虽然得分能力出色,但小罗的传球功力同样突出,肋部的直塞和禁区前沿的挑传到位率极高。《阿斯报》曾经刊文,历数了小罗20种赏心悦目的过人方式,其中有些是原创,有些则是取他人所长。这其中牛尾巴过人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盘带动作。

小罗的天才始于99年美洲杯,而为天下所知则在02年对阵英格兰的四分之一决赛。在一球落后的情况下,他先是在中场连续晃过英格兰球员妙传里瓦尔多破门,随后又完成了一记石破天惊的吊射,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

早年以出众的领袖气质,强硬的身体和战斗精神闻名,生涯中后期技术意识突飞猛进,已经成长为一名艺术家。托蒂习惯于站在球场高位,在国家队中,他经常是三前锋中的一个,但他并不固定地站在两名前锋的身后在那个位置,他经常像前锋一样发起致命的攻击。

在俱乐部,托蒂是罗马队的灵魂,只要托蒂上场,罗马队的进攻大旗都会交给托蒂。在意大利国家队,托蒂也是绝对的“十号”,比起皮耶罗他更强壮更有冲击力;比起菲奥雷,他更有创造力和得分能力。因为他的出色表现,托蒂从罗马著名球星贾尼尼那里继承了罗马王子的称号。

其实从技术风格来讲,托蒂并不是传统的意大利式前腰,他的过人和突破,经常过分的依靠速度和身体,所以他经常会受伤。沃勒尔就曾说过,托蒂是最德国化的意大利球员,不管是身体还是技术,托蒂都是意大利和德国两种足球风格的综合体,想象力,技术,身体,力量,速度,无所不有。

2000年欧洲杯半决赛的勺子点球是托蒂的成名作,如果不是皮耶罗状态不佳,托蒂早在那年欧洲杯就能够封神——决赛基本就是拖着德尚,拐着利扎拉祖,布兰科一众予取予求;强硬对抗下,各种天马行空潇洒。还有一记脚后跟助攻,在意大利队输了的情况下依然当选决赛最佳球员。

低调的贝莱隆没有赶上西班牙国家队技术革新的年代,他的才华与当时的硬派足球并不搭调,但他充满想象力的传球、细腻的盘带塑造了那支西班牙和拉科特有的格调。

在拉科,贝莱隆是中场发动机,他犀利而准确的地面球助攻被形象的称为“手术刀式”传球,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短传机会,这一点和历代中场大师完全一样。然而,和很多球星不一样的是他的甘于寂寞、忠心事主,很有古典义士的风范,他是一个古典的前腰,更是一个纯粹的古典球员。

扎实的控球,开阔的视野,敏锐地捕捉空档的触觉,再加上一脚精准的远射。这些优点都让科斯塔成为十号球员的模板人物。

在紫百合忠贞的七年并没有带给他想要的冠军,于是米兰城接纳了这位不得志的大师。在安切洛蒂麾下,科斯塔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他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引领着红黑军团的如潮进攻:0203冠军联赛,AC米兰在在里亚索球场4:0狂胜拉科鲁尼亚,正是科斯塔完成了梦幻表演,难以置信的4次助攻,实现了米兰的4个进球,连拉科球迷都为他叹服鼓掌;同样在那个赛季,米兰1:0战胜皇马,他在比赛第40分钟一脚惊世骇俗的60米“短传”撕破皇马的防守,助攻舍甫琴科打进了全场惟一入球。

他的球风一直以和缓见长,这好似春日的明丽。而欣赏这一切代价只有一个:缓慢的节奏,几乎有他在的每一场比赛都显得诡异,合了他的节奏,你能被眼花缭乱的短传与中路争抢的繁花似锦而迷惑;不合他的节奏,你又仿佛陷入时间与空间的错乱,一个人在场上闲庭信步,周围却兵荒马乱。阿根廷媒体早已指出,里克尔梅的所谓慢其实是一种节奏的掌握,看似是慢,但是实际上他的每一次分球都恰到好处,妙到毫巅。慢,其实是在为快做准备。

很少有人能像里克尔梅那样控制比赛,他能够慢慢悠悠的原地转圈,一有机会便会送出见血的直塞;他闲庭信步的盘带过人,每次组织分球都恰到好处。在场上错综复杂的局势下,他总是可以迅速理出一个头绪,勾画出一条致命的攻击线路。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天赋在踢球,无论是个人控球还是控制比赛,里克尔梅的节奏感都美妙绝伦。

老实说我在斯内德和卡卡之间考虑了半天,但因为荷兰人技术更朴实而选择了他。

斯内德左右脚均衡,算是比较正统的10号。他的优势在于体力充沛,对抗强硬,还有不错的技术和视野,一脚上乘的任意球更是可以左右战局。并且难得的是,还可以兼顾一些防守任务。在巅峰的09-10赛季,斯内德的存在彻底改变了过去国际米兰太依赖伊布这个禁区支点的顽疾,是国际米兰的中场大脑,为蓝黑色带来中前场的连接点和爆发点。

斯内德的远距离分球调度,让他兼具前腰和后腰的特点,穆里尼奥和范马尔维克当时也给予其前场的完全自由度,对这也为国米和荷兰带来了辉煌的成绩。

罗伯特·巴乔,这不仅是一名前巨星,也是一个世界、一种哲学、一位堪比拉斐尔的艺术家,意大利在世界上最被欣赏的标志性人物。这不仅仅是他所赢得的荣誉,他是对编织着技术、灵感与创造力足球的一种致敬,是如今战术与身体激化的现代足球中很难再造的球员。

美国世界杯是巴乔足球生涯的巅峰,他的个人影响力与号召力都达到了极限,他盘活了意大利国家队的中前场,使意大利队不再仅仅依靠防守反击。1/8决赛两球射杀尼日利亚、四分一决赛一球气走西班牙、半决赛两球将保加利亚打回原形,但那个该死的点球毁了巴乔所有的努力。在惊心动魄的十二码决战中,意大利10号的射门飞向了蔚蓝的天空,梦寐以求的世界杯冠军残酷地溜走了。在巴西门将塔法雷尔振臂欢呼的掩映下,巴乔低垂着头,黯然神伤。

这是一个令所有意大利球迷都肝肠寸断的画面,冠军咫尺天涯却无力触碰。但也正是这样的残酷和不完美,才造就了巴乔在人们心中独一无二的悲壮形象。

有人说,巴乔并不算是典型的10号,只是个9号半。但在生涯后期,巴乔收起锋芒,开始专注为队友创造机会,补足了最后的“0.5”,成为典型的10号。

10号是场上当之无愧的核心,四个字就可以简单概括:能传善射。具体来说就是,在足球的经典时代,球迷们总是能从球队的10号身上看到想要的领袖气质:马拉多纳、济科、普拉蒂尼,巴尔德拉马。有人说里克尔梅是最后一个经典的10号。事实上,当04年穆里尼奥的波尔图和雷哈格尔的希腊大爆冷门时,整个欧洲足球文明也就准备好迎接专属于后腰的新时代——10号,已不再是球队战术的核心,。更多时候,被意大利人称为Trequartista的10号,逐渐让位给身后更能控制局面的技术型后腰。

10号从那之后在各大豪门中无足轻重的现象屡见不鲜:穆帅时期的切尔西,10乔科尔只是边路可有可无的超级替补。现在情况稍好,也只是美国人普利西奇。

鲁尼之前,红魔的10号是禁区之王范尼——随后2个赛季,鲁尼也只是7号C罗的副驾,现在曼联的10号更是被拉什福德所拥有,而不是穿在他们最好的中场B费身上;

博格坎普退役后,阿森纳的10号甚至给了后卫加拉!而众所周知,兵工厂的心脏一直属于4号。而在利物浦,无论是边锋加西亚还是老将沃罗宁,或者是现在的马内了,都与经典10号相去甚远。

即便是在更尊重10号传统的欧洲大陆,这个号码也不再有过去的传统光环。在菲戈离开后,动荡中的皇马先后将10号交给了边锋罗比尼奥和后腰迪亚拉;只有里杰卡尔德还把球队的指挥棒交给10号,但小罗更多时候只停留在边路,而不是球迷们习惯的中路,后来的梅西也更像一个前场自由人,远非在禁区前沿、中路调度攻防的10号。

当今足坛,最出色的中场组织者德布劳内,但他在瓜迪奥拉的战术体系中甚至没有固定的位置,边路、中路甚至影锋都尝试过;当然还有更惨的,曾经才华横溢的库蒂尼奥和哈梅斯,早已偏离了欧洲豪门的重心,不再飘逸。在过去的20年,10号对于欧洲足球的影响力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冰点。

战术日新月异,人们也已经习惯了这个不见10号的世界。但在当今足坛,它依然是种理想,一种关于美丽足球的纯粹渴望。无论时光怎样流逝,10号在足球历史上留下的经典场面,都为自己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那些经典10号带给我们关于足球最初的记忆,也会定格在记忆最深的部位不会被遗忘。

发表评论